毛主席视察工厂全厂工人都不开口只有一人大喊:毛主席好

2024-09-29 火狐体育全站app下载-低压设备

  1958年,毛主席为了解工厂的情况,看一看基层工人的工作状况,决定亲自去工厂视察。

  因为大家虽然都很崇拜毛主席,但是真要是见到毛主席的时候,却都有些害怕了,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话,惹的毛主席不高兴。

  实际上,毛主席是格局非常大的人,工厂的工人们可完全畅所欲言,但工人们并不知晓。

  周围工友们错误的以为,苏玉春的这个行为简直是瞎胡闹,一定会被领导批评的。

  两人亲切交流后,毛主席还和苏玉春进行了合影留念,由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,毛主席真的是没有一点架子,实际做到了: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。

  沈阳机床开关厂创建的非常早,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,为了加快生产建设,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,所以全国开办了很多的工厂,这家工厂也在开办的工厂的名单之中。

  1970年8月,为了响应国家“三线建设”的号召,沈阳市委决定将213机床电器厂部分搬迁,至于搬迁到哪里,市委经过会议讨论,最终决定搬迁到天水。

  天水市很多小伙伴并不知道在哪里,其实天水市就是我国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,1949年8月3日,天水县解放。

  天水市境内有很多的山脉,地势十分不平坦,西北地区比较高,东南地区比较低地,正因如此,在这里赶路是十分不方便的,交通运输方面,也有一些欠缺。

  不过还好,这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都比较丰富,有国家一级保护的水杉,还有二级保护的连香树、星叶草等等,矿产资源也同样是非常的丰富,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铁锌,将213机床厂迁至此地,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选择。

  与毛主席亲切交谈后,苏玉春的工作热情十分高涨,干起活来十分的勤快,不怕苦不怕累,工友们都对她的工作作风一致好评。

  34岁的苏玉春积极做出响应我党的号召,跟随工厂一起来到了天水,参加了天水213机床厂的建设,当时建设条件非常艰苦,和现在不一样,不过这点困难,却还阻止不了苏玉春。

  室友一边缝补衣服,一边闲聊:“玉春,你工作起来也太拼了吧,就好像干活不怕累似的。”

  室友虽然也很努力,但是她发现,自己的休息的时候,苏玉春还在工作,热情十分高涨,仿佛不知道疲惫一样,这让她非常的好奇。

  苏玉春笑了笑,深情的回答道:“咱们响应号召来到天水,艰苦奋斗,全力发展生产建设,不就为了让毛主席睡个安稳觉嘛。”

  听完苏玉春的肺腑之言,室友感觉很的佩服,她不禁在心中赞叹道,玉春的思想觉悟实在是太高了,我们该向她学习的。

  领导得知苏玉春的事迹后,对其评价道:苏玉春对我党无比的忠诚,还能够看的出来,她对我党有着深厚的感情,很值得人信任,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,体现了坚韧的党性,真正在新时代做到了“两个维护”。

  在这之后,工厂的领导们,还多次召开会议,要大家伙向苏玉春学习,学习她奋勇拼搏,不怕困难的精神。

  无论是战争时期的烈士,还是和平年代的工人楷模,都是我们革命事业当中的功臣,都值得大家尊敬,保家卫国离不开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,国家生产发展,离不开每一位工人的辛勤工作。

  英明的毛主席对于这两点都非常的重视,在视察这家工厂之前,毛主席特意在邯郸站下车,去晋冀鲁豫烈士陵园,参谒这里的革命烈士们。

  当时正好是左权将军牺牲的10周年之际,下午2点时分,毛主席走下汽车,摘下自己的帽子,开始缅怀革命先烈们。

  原来毛主席一直在寻找左权将军的墓地,得知这一条消息后,工作人员立刻带着毛主席,来到了左权将军的墓地前。

  看着墓地上左权将军的遗照,毛主席再次摘下自己的帽子,默默地哀悼了一会,其他人见此情况,也立刻摘下自己的帽子,跟随着毛主席一起哀悼,缅怀左权将军。

  左权将军大多数人应该都不陌生,他曾经担任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,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。

  左权将军1905年出生,他从小生活在湖南省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中,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干活,打猪草、放牛他都会干,正是因为小时候的清苦生活,才养成了他坚韧不屈的意志。

  得知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条例后,他立志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,同时,他也是抗日战场上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,非常的伟大,且可以让我们向他学习。

  默哀结束后,毛主席重新戴上帽子,并且深情地说:“革命烈士们,都应该有一处安息之地呀!”

  正是因为这些革命烈士的付出,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,才有了美好的新中国,他们是所有人民学习的榜样,是奠定新中国的基石!

  毛主席是我们伟大的领袖,他关怀每一位老百姓,而且丝毫没有架子,在视察工厂的时候,对待每一位工人都是和蔼可亲的。

  当初他走进沈阳机床开关厂去视察,没有一点人敢开口说话,大家似乎都很“害怕”毛主席,只有苏玉春一个人敢说:“毛主席,您好。”

  苏玉春开口后,毛主席非但没有责怪,反而亲切地与她合影留念,从这之后,整个工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,大家伙积极发言,向毛主席问好。

  这件事情充分反映了毛主席的格局,也充分反映了毛主席的胸怀,这件美谈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